生活中或職場裡,你是否遇過,
那些說是鼓勵「團隊合作」,卻將「個人成功」設計為獎勵辦法的標準?
或者美其名說,要鼓勵「創新」卻「懲罰失敗」的規則?
更或是強調「品質至上」的公司,卻用「數量」來計算員工績效的狀況?
還是你是主管或父母親,急於試圖想要設計出一套讓員工或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,卻總是不得其法?或搞錯方向?
行爲經濟學家Uri Gneezy,用上述的真實場景來告訴我們,為什麼我們所提供的誘因總是失敗?或不得其法?他的答案是「我們所提出的誘因,充滿『混合訊號』。」